第四章 儒家思想的形成 (3)
關燈
小
中
大
參加了夷儀之戰。他一手擎著齊軍大旗,一手舉著盾牌,像一顆耀眼的明星劃過戰場,第一個登上夷儀的城墻。他明白自己已經做得夠好了,但是要泡到國、高氏的女兒,還差那麽一點火候。於是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,將戰旗插在門樓上,轉身又沖下門洞,企圖砍死那裏所有的敵兵,將城門打開,放大軍入城。
結果他被敵人砍死了。
敝無存的英勇表現鼓舞了全體齊軍的士氣。大夫東郭書和犂(lí)彌相約登城。犂彌是魯國人,當年隨著魯昭公流亡到齊國,就在齊國安頓下來。他對東郭書說:“我跟著你,登上城墻後,你向左沖殺,我向右沖殺,等到咱們的手下全部登上城墻才能下去。”東郭書說:“好啊,就這麽辦!”等到東郭書登上城墻,如約向左沖殺,犂彌卻先跳進了城。戰鬥的間隙,兩個人坐在一起休息,犂彌笑道:“我可是比你先入城哦!”東郭書馬上站起來,穿好衣甲,拿起武器,說:“先是你給我出難題,你自己不遵守約定,現在又來調侃我。趕快拿起武器,我要跟你決鬥!”犂彌大笑,說:“我跟著你,就好像驂(cān)馬跟著服馬,哪裏能夠搶先?”
一輛戰車有四匹馬,中間兩匹為服,外邊兩匹為驂。服馬背上裝有游環,驂馬之轡由外穿過游環,再控制於車夫手上,所以驂馬總是跟著服馬走。東郭書聽到這個比喻,不覺大笑。
戰後,齊景公論功行賞,敝無存已死,因此第一個要賞犂彌。犂彌推辭道:“其實有比我捷足先登的,我是跟在他後面。這個人戴著白色頭巾,披著狐貍皮鬥篷,健步如飛,所向披靡,他才是此戰的英雄。”齊景公說:“那快將他找出來啊!”犂彌便將東郭書帶到齊景公面前,說:“就是此人。我鄭重地將國君的賞賜讓給他。”東郭書謙讓道:“還是賞給犂彌吧,他是賓旅之臣,我理當讓他三分。”齊景公十分高興,最終決定還是將此戰的首功記到犂彌頭上。
至於那位一心想當乘龍快婿的敝無存,死後可謂哀榮備至。齊國大軍駐紮在夷儀,齊景公發布了一道命令:“有誰找到敝無存的屍體,賞五戶,不供役事。”相對於一具屍體來說,五戶奴隸和終生免除勞役之苦,這個價格實在是有點高了。更讓人目眩的還在後面。屍體找到後,齊景公三次為其穿壽衣,賜予犀牛皮裝飾的車子和長柄羅蓋作為殉葬。舉行葬禮那天,全軍默哀相送,挽靈車的人不是站著行走而是跪行,齊景公還親自為其推車三次。
齊國進攻夷儀的同時,衛靈公也配合作戰,包圍了晉國的寒氏(今河北省邯鄲境內)。晉國邯鄲大夫趙午帶兵抵抗。趙午乃是趙穿的後人,與趙鞅同宗,論輩分算是趙鞅的族弟。衛軍攻破寒氏城的西北角,據而守之。趙午的部眾作戰不力,連夜遁逃。
夷儀之戰後,齊景公加快外交攻勢。公元前500年夏天,齊魯兩國舉行夾谷之會,兩國實現和平。同年冬天,齊景公、衛靈公和鄭國的游速在安甫(地名,今不詳)舉行會議。公元前499年冬天,魯國也與鄭國簽訂了和平條約。這樣一來,齊、鄭、衛、魯四國同盟逐漸形成,齊景公蓄謀已久的反晉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。
面對齊國咄咄逼人的攻勢,晉國也采取了相應的反制措施。公元前500年夏天,晉國派趙鞅帶兵包圍了衛國的首都帝丘。趙午急於報去年的寒氏之仇,帶著七十名步兵殺入帝丘西門,大呼邀戰。衛國人打開城門與之廝殺,不分勝負。
趙午回來後,滿營誇耀自己的傷口。大夫涉陀,也就是那年抓著衛靈公的手腕浸血盆子的那位仁兄,不以為然地說:“您也算是勇敢了,但是衛國人並不怕你。如果是我去,他們連門都不敢開。”也帶領七十名步兵,一大早殺到帝丘的門下,命令他們在門前左右站好,像樹木那樣一動不動。到了中午,衛國人仍然不敢開門迎戰,涉陀才退回營。
但是,以趙午、涉陀之勇,帝丘仍然難以攻下。趙鞅只好退兵回國,卻又不甘心,派人給衛靈公送去一封信,責問他為什麽要背叛晉國。衛靈公回道:“問問你們的涉陀、成何吧!”趙鞅一調查,才知道涉陀和成何對衛靈公做過什麽。他將涉陀抓起來,再派人向衛靈公賠罪,請求重建同盟關系,又被衛靈公拒絕。趙鞅又急又氣,幹脆殺了涉陀。成何得到消息,趕緊逃到了燕國。
然而這樣仍然不能挽回衛靈公的心。他給趙鞅送來五百戶奴隸,意思是你的好意我心領了,這批奴隸是我送給你的私人禮物,作為當年入侵寒氏的賠罪,與國家無關。趙鞅將這五百戶奴隸交給了趙午,說:“目前形勢不明朗,暫且將這些人安置在邯鄲。”
不久之後,趙鞅又命令趙午將這些奴隸轉移到自己的居城晉陽。趙午本人倒沒什麽意見,但是他的家臣們認為不妥,說:“衛國送那份大禮,本來就是為了補償我們在寒氏之役中的損失,如果將他們轉移到晉陽去,豈不是拂了衛侯的好意?以後我們再和衛國打交道,就不那麽好辦了。不如這樣,我們出兵討伐齊國,齊國必然報覆,那時候我們再將人送去晉陽,也有個名頭,衛國人也不會有什麽意見。”這群家臣的邏輯之混亂,後世研究歷史的人一直沒有弄明白,總之趙午聽從了他們的意見,發兵入侵齊國邊境,然後才將那批奴隸送去晉陽。
齊國果然出兵報覆。衛國似乎也沒有領會趙午的苦心,積極響應齊國的號召,發兵相助。於是公元前497年二月,齊、衛聯軍渡過黃河,洗劫了晉國的河內地區。根據齊國人戰前預測,河內遠離新田,晉國首腦得到戰爭警報,至少要數日;整頓軍馬,又需十餘日;待晉軍主力趕到河內,至少是三月的事了,聯軍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可以自由行動。
有一天齊景公請衛靈公赴宴,吃到一半,突然齊軍探子來報:“晉軍來啦!”衛靈公有點緊張,齊景公卻很鎮定地說:“來得好!”請衛靈公登上自己的戰車,親自駕車沖出營門,去迎戰晉軍。衛靈公嚇得臉色發青,結果虛驚一場——原來是探子報錯了。
探子當然不會看花眼,齊景公也沒有那麽勇敢。這一切,全是齊國人安排好的,就是為了娛樂一下衛靈公,讓他見識一下齊景公那種“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”的氣概。根據所掌握的情報,他們知道,晉軍不但三月到不了河內,而且很有可能永遠趕不上這場戰爭。
因為晉國內部出亂子了。
《左傳》記載,趙鞅聽說齊衛聯軍入侵,大為震怒,將趙午召到晉陽囚禁起來,並且派人對他的家臣說:“這是我與趙午的私人恩怨,不會遷怒於邯鄲,你們自己作主,另立新主吧!”然後將趙午處死。趙午的兒子趙稷、家臣涉賓在邯鄲舉起反旗,宣布脫離趙鞅的領導。在這種情況下,晉國哪裏還顧得上應付齊、衛二國對河內的襲擾?
同年六月,趙鞅派上軍司馬籍秦圍攻邯鄲。趙午是趙氏小宗,趙鞅殺趙午,圍邯鄲,乃是家族內部事務,本來與外人無關。但問題是,趙午是荀寅的外甥,荀寅又與士鞅素來相好。士鞅死後,士吉射成為範氏宗主,荀寅還與士吉射結成了親家,他們對趙鞅這種做法很不滿意,暗中商量要對付趙鞅。
趙鞅的家臣董安於獲知消息,建議趙鞅早作準備,先發制人。趙鞅不同意,說:“晉國的法律,先為亂者死罪,被迫還擊者可免。”董安於說:“您這樣優柔寡斷,只會害了自己的百姓,那還不如讓我一個人擔任統帥。到時追究起責任來,就說是我的主意,讓我頂罪吧!”趙鞅還是不同意。
同年七月,士吉射和荀寅果然發難,圍攻趙鞅在新田的府邸。趙鞅倉皇出逃晉陽,閉城自守。士吉射和荀寅以晉定公的名義討伐趙鞅,宣布其為叛賊。
當時晉國的情況很覆雜,堪稱亂成一鍋粥——
範氏家族:士吉射成為族長之後,冷落了弟弟士臯夷,士臯夷心懷不滿,“欲為亂於範氏”。
智氏家族:荀躒現在是晉國的中軍元帥,特別寵信大夫梁嬰父,兩人基情四射。荀躒甚至想讓梁嬰父成為卿,而卿的數量是有限的,只有六位,而且長期為六家把持。這就意味著荀躒必須除去其中一位,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。
韓氏家族:韓不信與荀寅歷來尿不到一壺。
魏氏家族:現在的族長是魏舒的孫子魏曼多,與士吉射勢同水火。
中行氏家族:荀寅與士吉射狼狽為奸,不滿荀躒的領導。
趙鞅出逃後,荀躒召集韓不信、魏曼多、士臯夷、梁嬰父商量,密謀準備驅逐荀寅,以梁嬰父取之;驅逐士吉射,以士臯夷取代。簡而言之,三大家族要對範氏和中行氏動手了。
動手得有理由。荀躒對晉定公說:“先君有命,大臣為亂者死罪。現在範氏、中行氏和趙氏作亂,而只討伐趙氏,這是不公平的,請您下令驅逐士吉射和荀寅。”晉定公打了個哈欠,懶洋洋地說了個“好”字,心裏想:你們愛鬥就去鬥吧,關寡人何事?
同年十一月,荀躒、韓不信、魏曼多以晉定公的名義討伐荀寅和士吉射。後者奮起反抗,將矛頭直接對準晉定公。
當年齊國欒、高之亂,高強逃奔魯國,後來又逃到晉國,投靠於範氏門下,已有三十餘年。高強對士吉射說:“古話說,三次摔斷骨頭的人,可以為良醫。當年我就是因為將矛頭對準齊侯,結果被趕出了齊國,因此深有體會,知道天下之事,唯討伐國君絕對不能做,因為那樣特別容易激起公憤。智、韓、魏三家表面上團結,實際上各懷鬼胎,只要您和中行氏齊心協力,不難打敗他們。等到打敗了他們,國君還不是聽您的?”
士吉射不聽,在他看來,先將晉定公抓在自己手裏才是王道,於是與荀寅集中力量進攻新田。還沒等智、韓、魏三家出手,各地的百姓紛紛起來討伐他們,士吉射和荀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。三家乘機發動總攻,二人被打得丟盔棄甲,只好逃到朝歌去避難。
荀躒還想趁機消滅掉趙氏,韓不信和魏曼多堅決反對。一則韓、趙兩家世代友好;二則這次討伐中行、範氏,荀躒獲利最大,韓、魏二人都擔心荀躒一家獨大,不希望看到趙家就此滅亡。於是他們向晉定公求情,晉定公當然沒什麽意見,同意了他們的請求。同年十二月,趙鞅又回到了新田,與晉定公在公宮舉行了盟誓。但是荀躒還是不想輕易放過趙鞅,梁嬰父也對荀躒建議:“趙鞅手下的董安於是個人才,只要他在趙鞅手下,趙鞅必定強大,遲早有一天會稱霸晉國。您何不先剪除其羽翼,將這次動亂的責任推到董安於身上,問他個死罪?”
荀躒派人對趙鞅說:“據我所掌握的情況,這次國內動亂,中行氏、範氏雖然主動發難,董安於也有重大責任,是他故意挑逗他們,才會這樣的!先君有命,為亂者死。現在那兩個人已經逃出晉國,怎麽處置董安於,您看著辦吧。”
趙鞅對此十分苦惱。這一次趙氏家族可謂岌岌可危,如若不是老韓家和老魏家出手相助,只怕難以幸免。事情剛剛平靜,荀躒又來這麽一手。早知如此,當初不如聽從董安於的建議,說不定早就大局已定,吞並了中行氏和範氏,不用受荀躒的鳥氣了。
董安於已經七十多歲了。這位自幼追隨趙氏的老臣看出了趙鞅的煩心事,主動提出來:“如果我的死可以讓晉國安定,讓趙氏安全,那我願意。自古人生誰不死,我活到這把年紀,夠了!”自縊身亡。
趙鞅聞訊大哭。哭完便做了他該做的事,將董安於的屍體拉到大街上示眾,派人告知荀躒:“主人(他尊稱荀躒為主人)命令處罰罪人董安於,現在他已經伏罪了,請示下。”
荀躒這才表示滿意。不久之後,智氏與趙氏也舉行了盟誓。因為董安於的犧牲、趙鞅的隱忍,趙氏得以保全。
對於齊景公來說,晉國的內亂無疑是個極好的題材。公元前496年夏天,晉軍圍攻朝歌。齊景公隔岸觀火,拉上魯定公、衛靈公在著名的風景區梁上開會,商討營救中行氏、範氏。荀寅、士吉射的黨羽士鮒、小王桃甲(覆姓小王)則引狼入室,帶領狄人偷襲新田,被新田軍民打敗。士鮒逃入雒邑,小王桃甲逃回朝歌。
同年秋天,齊景公又與宋景公在曹國的洮地會面,主題還是討論救援中行氏、範氏。這就意味著宋國也被拉入齊景公的同盟,晉國完全失去了對東方各國的控制。
同年冬天,鄭國在齊景公的授意下,派兵幫助中行氏、範氏進攻新田。晉軍在潞城(今山西省境內)大敗中行氏、範氏,接著又在百泉(今河南省境內)打敗鄭國幹涉軍。
公元前494年,晉軍圍攻趙稷盤踞的邯鄲,齊衛聯軍則包圍了晉國的五鹿,以救援邯鄲。不久之後,魯國加入,三國聯軍攻下了棘蒲(今河北省境內)。
此時,齊國的同盟內部也發生了一些變故。
其一是魯定公病死,魯哀公即位。孔丘離開魯國,開始周游列國。關於這件事,以後還將講到,在此不多說。
其二是衛國大子蒯聵出逃。《左傳》記載,衛靈公的夫人南子,是個極其風騷的女人。南子原本是宋國公主,還在宋國的時候,與大夫公子朝打得火熱。公子朝是當時有名的美男子,對付女人很有一套。南子在衛國久了,思念公子朝的好處。衛靈公這老家夥也是與眾不同,非但不吃醋,還專門派人請公子朝到衛國來與南子相會。這事被大子蒯聵知道了,蒯聵感到十分恥辱,命令手下戲陽速刺殺南子。戲陽速答應得好好的,到了關鍵時刻卻不行動,導致蒯聵事洩,不得不逃到宋國,後來又逃到晉國,投入趙鞅門下。
公元前493年夏天,衛靈公去世,留下遺言命庶子公子郢即位。南子也想立公子郢,但是公子郢拒不答應,而且說:“蒯聵雖然在外,可他的兒子還在衛國啊!”南子沒辦法,和群臣商議後,立蒯聵的兒子公孫輒為君,也就是衛出公。
同年秋天,齊景公派人向朝歌運送糧食,鄭國的罕達、駟弘帶兵護送,士吉射出城相迎。晉國派趙鞅襲擊運糧部隊,雙方在戚地相遇。
陽虎對趙鞅說:“我們的戰車少,請引誘鄭軍深入,我再正面攔截。罕、駟二人看到我的樣子,必然害怕,那時候再全軍合戰,可大敗鄭軍。”趙鞅采納了這一建議。
陽虎為何對自己的相貌有這樣的自信,史上無人能解。但是有人推測,陽虎在魯國當政時期,確實是威風八面,以至於齊國人和鄭國人看到他,都有些害怕。本書對此不予深究,姑妄聽之。
戰前,趙鞅命人以龜甲占蔔,龜甲焦裂,乃不祥之兆。趙鞅給大夥鼓氣,說:“範氏和中行氏違背天命,殘害百姓,想要殺死國君而統治晉國。現在鄭國無道,幫助叛賊而拋棄國君。我們這些人順從天命,受命於君,推行大義,洗除恥辱,在此一役。凡克敵制勝者,上大夫賞縣,下大夫賞郡(春秋時期縣大於郡),士則賞田,農、工、商等晉升為士,奴隸給予自由。我趙鞅如果有幸帶領諸位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,一定向國君要求上述賞賜,決不食言!如果不幸失敗,我也無臉回去了,請用絞刑將我誅戮,死後用三寸厚的桐木棺,不要襯板和外槨,用沒有裝飾的馬車裝運,不許葬入趙氏家族的墓地。”對於那時候的人來說,最害怕的事情莫過於死無葬身之地了。將士們聽到統帥發這樣的毒誓,都十分激動,紛紛表示要與鄭國人決一死戰,絕不讓統帥遭受這樣的恥辱。
開戰那天,大夫郵無恤為趙鞅駕車,蒯聵充當車右護衛,驅車登上鐵丘(當地丘名)。只見鄭國人密密麻麻,排著整齊的作戰陣形,像森林一般壓過來。蒯聵幾時見過這樣的大場面,嚇得當場就跳到車下。郵無恤解下腰帶,一頭遞給蒯聵,輕聲喝道:“上車!”蒯聵扯住腰帶上來,腳仍在發抖。郵無恤又好氣又好笑,罵道:“你怎麽像個女人?”將他弄了個大紅臉。
趙鞅巡視部隊,發表戰前演講:“先大夫畢萬是個普通人,七次參加戰鬥都俘獲敵人,後來獲賞車百乘,得以善終。諸君請努力殺敵,未必就死在敵人手裏!”畢萬是晉獻公時期的武將,即魏氏家族的先祖,他的故事在晉國人盡皆知,是以趙鞅有此一說。
大夫趙羅,是趙鞅的堂侄,當時年幼,又是第一次參加戰爭,感到十分害怕。他的車夫繁羽不得不將他綁在車上。軍紀官見了,詢問那是怎麽回事。繁羽說:“他瘧疾發作,打擺子呢!”
到了這個時候,蒯聵也不能怯場了。他手持寶劍,鄭重禱告:“列祖列宗在上,因為鄭勝(鄭聲公名勝)擾亂綱常,晉午(晉定公名午)處於危難之中,派趙鞅前來討伐。後輩蒯聵不敢貪圖安逸,也列居持矛作戰的隊伍中,請祖宗保佑,不要讓我斷筋,不要讓我骨折,不要讓傷到我的臉,不給祖宗帶來羞辱。”這都什麽禱詞,簡直是奇文。
讓人大跌眼鏡的是,戰鬥打響後,蒯聵的表現簡直判若兩人。一開始鄭軍仗著人多,占據了上風。趙鞅被擊中肩膀,暈倒在車內,連統帥的大旗都被鄭國人奪走。趙羅也成為了俘虜。倒是蒯聵英勇無敵,先是揮戈奮戰,將趙鞅救出險境;繼而帶領晉軍發動反攻,反敗為勝,將鄭國人打得東奔西跑。一千車齊國的糧食就這樣落到了晉國人的手裏。
當初士吉射逃到朝歌,他的家臣公孫尨(máng)仍然在範氏的領地上為他收稅,被趙鞅的部下拿到,將要處斬。趙鞅說:“人各為其主,他有什麽罪?”於是將公孫尨釋放,而且賜給他土地。鐵丘一役,公孫尨帶領部下五百人夜襲鄭軍,奪回了趙鞅的統帥大旗,說:“謹以此報答主人的恩德!”
戰鬥結束後,趙鞅清點部眾,發現前鋒精銳部隊大多戰死,感慨道:“鄭國雖然是小國,卻不可小覷。”殊不知,鄭國自鄭莊公歿後,雖然國勢每況愈下,軍隊的戰鬥力卻從來不曾下降,打起仗來勝多敗少。這次如若不是蒯聵等人發力,孰勝孰負還很難說。
戰後論功行賞,趙鞅很得意,說:“我被敵人擊中,伏在弓袋上吐血,但是仍然擊鼓不斷,鼓聲不衰,這一戰我的功勞最大。”蒯聵毫不客氣地說:“我在車上救了您,又帶兵追擊敵人,我在車右中功勞最大。”郵無恤大笑道:“我為您駕車,馬的肚帶都快勒斷了,我仍能控制它,我是車夫中功勞最大的。”好嘛,功勞全被統帥車上的三個人得了,別人還得個啥?當然,其他人還是有賞賜的。只不過這三個人在戰爭中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,拿了頭功,其他人也無話可說。
當天夜裏,趙鞅喝得大醉,說:“這樣就行了,這樣就行了。”意思是奪了敵人的糧食,朝歌的氣數也就盡了,中行氏、範氏不再成為憂患。家臣傅叟在旁邊冷冷地說了一句:“雖然打敗了鄭國,還有智氏在那裏呢,現在高興,恐怕為時過早。”趙鞅一聽,驚得出了一身冷汗,酒立刻醒了。
傅叟說得沒錯,這幾年來的動亂改變了晉國的格局,由原來的六卿專政變成了四雄並立,而荀躒領導下的智氏家族趁亂而起,勢力最大,實力最強,已經淩駕於趙、魏、韓三家之上,隱然有獨霸晉國之勢。相比之下,已經成為落水狗的中行氏、範氏又算得了什麽呢?
公元前492年十月,趙鞅進攻朝歌。由於得不到齊國的救濟糧,朝歌早就陷入饑荒,如何抵擋得住趙鞅的大軍?荀寅倒是臨危不亂,裝作要在城南發動反攻的樣子,將趙鞅的主力部隊吸引過來,然後和士吉射帶領小股精銳在北門突圍而出,逃至邯鄲。
公元前491年七月,齊衛聯軍再度包圍五鹿,謀救士吉射。九月,趙鞅圍攻邯鄲。十一月,邯鄲城破,荀寅、士吉射逃亡到鮮虞部落,趙稷逃奔臨地(今河北省境內)。十二月,齊景公派國夏討伐晉國,一口氣拿下邢、任、欒、高、逆畤、陰人、盂、壺口等地,與鮮虞人會師,將荀寅和士吉射護送到柏人(今河北省境內)。
公元前490年春,晉軍討伐柏人。柏人是範氏家族的舊領地。當初士吉射的家臣王勝雖然十分討厭張柳朔,卻建議士吉射安排張柳朔當柏人的地方官。士吉射感到奇怪:“你不是和張柳朔有仇嗎?”王勝說:“那是私仇,不影響公事。喜歡一個人,要看到他的缺點;討厭一個人,不能忽視他的優點。這是為臣的基本原則,我豈敢違背?”等到晉軍圍攻柏人,荀寅和士吉射堅守不住,想要逃到齊國去,張柳朔對兒子說:“小夥子,你跟著主人好好幹!我來掩護你們突圍,就死在這裏了。這是王勝交給我的使命,我不得不完成啊!”於是率部與晉軍死戰。荀寅和士吉射趁機突圍,逃到了齊國。
就在齊景公躊躇滿志,想要以荀寅和士吉射為先導入侵晉國腹地的時候,一個不可抗拒的因素永遠中止了他的野心,也斷絕了中行氏、範氏覆興的美夢。
公元前490年九月,在位五十八年的齊景公去世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結果他被敵人砍死了。
敝無存的英勇表現鼓舞了全體齊軍的士氣。大夫東郭書和犂(lí)彌相約登城。犂彌是魯國人,當年隨著魯昭公流亡到齊國,就在齊國安頓下來。他對東郭書說:“我跟著你,登上城墻後,你向左沖殺,我向右沖殺,等到咱們的手下全部登上城墻才能下去。”東郭書說:“好啊,就這麽辦!”等到東郭書登上城墻,如約向左沖殺,犂彌卻先跳進了城。戰鬥的間隙,兩個人坐在一起休息,犂彌笑道:“我可是比你先入城哦!”東郭書馬上站起來,穿好衣甲,拿起武器,說:“先是你給我出難題,你自己不遵守約定,現在又來調侃我。趕快拿起武器,我要跟你決鬥!”犂彌大笑,說:“我跟著你,就好像驂(cān)馬跟著服馬,哪裏能夠搶先?”
一輛戰車有四匹馬,中間兩匹為服,外邊兩匹為驂。服馬背上裝有游環,驂馬之轡由外穿過游環,再控制於車夫手上,所以驂馬總是跟著服馬走。東郭書聽到這個比喻,不覺大笑。
戰後,齊景公論功行賞,敝無存已死,因此第一個要賞犂彌。犂彌推辭道:“其實有比我捷足先登的,我是跟在他後面。這個人戴著白色頭巾,披著狐貍皮鬥篷,健步如飛,所向披靡,他才是此戰的英雄。”齊景公說:“那快將他找出來啊!”犂彌便將東郭書帶到齊景公面前,說:“就是此人。我鄭重地將國君的賞賜讓給他。”東郭書謙讓道:“還是賞給犂彌吧,他是賓旅之臣,我理當讓他三分。”齊景公十分高興,最終決定還是將此戰的首功記到犂彌頭上。
至於那位一心想當乘龍快婿的敝無存,死後可謂哀榮備至。齊國大軍駐紮在夷儀,齊景公發布了一道命令:“有誰找到敝無存的屍體,賞五戶,不供役事。”相對於一具屍體來說,五戶奴隸和終生免除勞役之苦,這個價格實在是有點高了。更讓人目眩的還在後面。屍體找到後,齊景公三次為其穿壽衣,賜予犀牛皮裝飾的車子和長柄羅蓋作為殉葬。舉行葬禮那天,全軍默哀相送,挽靈車的人不是站著行走而是跪行,齊景公還親自為其推車三次。
齊國進攻夷儀的同時,衛靈公也配合作戰,包圍了晉國的寒氏(今河北省邯鄲境內)。晉國邯鄲大夫趙午帶兵抵抗。趙午乃是趙穿的後人,與趙鞅同宗,論輩分算是趙鞅的族弟。衛軍攻破寒氏城的西北角,據而守之。趙午的部眾作戰不力,連夜遁逃。
夷儀之戰後,齊景公加快外交攻勢。公元前500年夏天,齊魯兩國舉行夾谷之會,兩國實現和平。同年冬天,齊景公、衛靈公和鄭國的游速在安甫(地名,今不詳)舉行會議。公元前499年冬天,魯國也與鄭國簽訂了和平條約。這樣一來,齊、鄭、衛、魯四國同盟逐漸形成,齊景公蓄謀已久的反晉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。
面對齊國咄咄逼人的攻勢,晉國也采取了相應的反制措施。公元前500年夏天,晉國派趙鞅帶兵包圍了衛國的首都帝丘。趙午急於報去年的寒氏之仇,帶著七十名步兵殺入帝丘西門,大呼邀戰。衛國人打開城門與之廝殺,不分勝負。
趙午回來後,滿營誇耀自己的傷口。大夫涉陀,也就是那年抓著衛靈公的手腕浸血盆子的那位仁兄,不以為然地說:“您也算是勇敢了,但是衛國人並不怕你。如果是我去,他們連門都不敢開。”也帶領七十名步兵,一大早殺到帝丘的門下,命令他們在門前左右站好,像樹木那樣一動不動。到了中午,衛國人仍然不敢開門迎戰,涉陀才退回營。
但是,以趙午、涉陀之勇,帝丘仍然難以攻下。趙鞅只好退兵回國,卻又不甘心,派人給衛靈公送去一封信,責問他為什麽要背叛晉國。衛靈公回道:“問問你們的涉陀、成何吧!”趙鞅一調查,才知道涉陀和成何對衛靈公做過什麽。他將涉陀抓起來,再派人向衛靈公賠罪,請求重建同盟關系,又被衛靈公拒絕。趙鞅又急又氣,幹脆殺了涉陀。成何得到消息,趕緊逃到了燕國。
然而這樣仍然不能挽回衛靈公的心。他給趙鞅送來五百戶奴隸,意思是你的好意我心領了,這批奴隸是我送給你的私人禮物,作為當年入侵寒氏的賠罪,與國家無關。趙鞅將這五百戶奴隸交給了趙午,說:“目前形勢不明朗,暫且將這些人安置在邯鄲。”
不久之後,趙鞅又命令趙午將這些奴隸轉移到自己的居城晉陽。趙午本人倒沒什麽意見,但是他的家臣們認為不妥,說:“衛國送那份大禮,本來就是為了補償我們在寒氏之役中的損失,如果將他們轉移到晉陽去,豈不是拂了衛侯的好意?以後我們再和衛國打交道,就不那麽好辦了。不如這樣,我們出兵討伐齊國,齊國必然報覆,那時候我們再將人送去晉陽,也有個名頭,衛國人也不會有什麽意見。”這群家臣的邏輯之混亂,後世研究歷史的人一直沒有弄明白,總之趙午聽從了他們的意見,發兵入侵齊國邊境,然後才將那批奴隸送去晉陽。
齊國果然出兵報覆。衛國似乎也沒有領會趙午的苦心,積極響應齊國的號召,發兵相助。於是公元前497年二月,齊、衛聯軍渡過黃河,洗劫了晉國的河內地區。根據齊國人戰前預測,河內遠離新田,晉國首腦得到戰爭警報,至少要數日;整頓軍馬,又需十餘日;待晉軍主力趕到河內,至少是三月的事了,聯軍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可以自由行動。
有一天齊景公請衛靈公赴宴,吃到一半,突然齊軍探子來報:“晉軍來啦!”衛靈公有點緊張,齊景公卻很鎮定地說:“來得好!”請衛靈公登上自己的戰車,親自駕車沖出營門,去迎戰晉軍。衛靈公嚇得臉色發青,結果虛驚一場——原來是探子報錯了。
探子當然不會看花眼,齊景公也沒有那麽勇敢。這一切,全是齊國人安排好的,就是為了娛樂一下衛靈公,讓他見識一下齊景公那種“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”的氣概。根據所掌握的情報,他們知道,晉軍不但三月到不了河內,而且很有可能永遠趕不上這場戰爭。
因為晉國內部出亂子了。
《左傳》記載,趙鞅聽說齊衛聯軍入侵,大為震怒,將趙午召到晉陽囚禁起來,並且派人對他的家臣說:“這是我與趙午的私人恩怨,不會遷怒於邯鄲,你們自己作主,另立新主吧!”然後將趙午處死。趙午的兒子趙稷、家臣涉賓在邯鄲舉起反旗,宣布脫離趙鞅的領導。在這種情況下,晉國哪裏還顧得上應付齊、衛二國對河內的襲擾?
同年六月,趙鞅派上軍司馬籍秦圍攻邯鄲。趙午是趙氏小宗,趙鞅殺趙午,圍邯鄲,乃是家族內部事務,本來與外人無關。但問題是,趙午是荀寅的外甥,荀寅又與士鞅素來相好。士鞅死後,士吉射成為範氏宗主,荀寅還與士吉射結成了親家,他們對趙鞅這種做法很不滿意,暗中商量要對付趙鞅。
趙鞅的家臣董安於獲知消息,建議趙鞅早作準備,先發制人。趙鞅不同意,說:“晉國的法律,先為亂者死罪,被迫還擊者可免。”董安於說:“您這樣優柔寡斷,只會害了自己的百姓,那還不如讓我一個人擔任統帥。到時追究起責任來,就說是我的主意,讓我頂罪吧!”趙鞅還是不同意。
同年七月,士吉射和荀寅果然發難,圍攻趙鞅在新田的府邸。趙鞅倉皇出逃晉陽,閉城自守。士吉射和荀寅以晉定公的名義討伐趙鞅,宣布其為叛賊。
當時晉國的情況很覆雜,堪稱亂成一鍋粥——
範氏家族:士吉射成為族長之後,冷落了弟弟士臯夷,士臯夷心懷不滿,“欲為亂於範氏”。
智氏家族:荀躒現在是晉國的中軍元帥,特別寵信大夫梁嬰父,兩人基情四射。荀躒甚至想讓梁嬰父成為卿,而卿的數量是有限的,只有六位,而且長期為六家把持。這就意味著荀躒必須除去其中一位,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。
韓氏家族:韓不信與荀寅歷來尿不到一壺。
魏氏家族:現在的族長是魏舒的孫子魏曼多,與士吉射勢同水火。
中行氏家族:荀寅與士吉射狼狽為奸,不滿荀躒的領導。
趙鞅出逃後,荀躒召集韓不信、魏曼多、士臯夷、梁嬰父商量,密謀準備驅逐荀寅,以梁嬰父取之;驅逐士吉射,以士臯夷取代。簡而言之,三大家族要對範氏和中行氏動手了。
動手得有理由。荀躒對晉定公說:“先君有命,大臣為亂者死罪。現在範氏、中行氏和趙氏作亂,而只討伐趙氏,這是不公平的,請您下令驅逐士吉射和荀寅。”晉定公打了個哈欠,懶洋洋地說了個“好”字,心裏想:你們愛鬥就去鬥吧,關寡人何事?
同年十一月,荀躒、韓不信、魏曼多以晉定公的名義討伐荀寅和士吉射。後者奮起反抗,將矛頭直接對準晉定公。
當年齊國欒、高之亂,高強逃奔魯國,後來又逃到晉國,投靠於範氏門下,已有三十餘年。高強對士吉射說:“古話說,三次摔斷骨頭的人,可以為良醫。當年我就是因為將矛頭對準齊侯,結果被趕出了齊國,因此深有體會,知道天下之事,唯討伐國君絕對不能做,因為那樣特別容易激起公憤。智、韓、魏三家表面上團結,實際上各懷鬼胎,只要您和中行氏齊心協力,不難打敗他們。等到打敗了他們,國君還不是聽您的?”
士吉射不聽,在他看來,先將晉定公抓在自己手裏才是王道,於是與荀寅集中力量進攻新田。還沒等智、韓、魏三家出手,各地的百姓紛紛起來討伐他們,士吉射和荀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。三家乘機發動總攻,二人被打得丟盔棄甲,只好逃到朝歌去避難。
荀躒還想趁機消滅掉趙氏,韓不信和魏曼多堅決反對。一則韓、趙兩家世代友好;二則這次討伐中行、範氏,荀躒獲利最大,韓、魏二人都擔心荀躒一家獨大,不希望看到趙家就此滅亡。於是他們向晉定公求情,晉定公當然沒什麽意見,同意了他們的請求。同年十二月,趙鞅又回到了新田,與晉定公在公宮舉行了盟誓。但是荀躒還是不想輕易放過趙鞅,梁嬰父也對荀躒建議:“趙鞅手下的董安於是個人才,只要他在趙鞅手下,趙鞅必定強大,遲早有一天會稱霸晉國。您何不先剪除其羽翼,將這次動亂的責任推到董安於身上,問他個死罪?”
荀躒派人對趙鞅說:“據我所掌握的情況,這次國內動亂,中行氏、範氏雖然主動發難,董安於也有重大責任,是他故意挑逗他們,才會這樣的!先君有命,為亂者死。現在那兩個人已經逃出晉國,怎麽處置董安於,您看著辦吧。”
趙鞅對此十分苦惱。這一次趙氏家族可謂岌岌可危,如若不是老韓家和老魏家出手相助,只怕難以幸免。事情剛剛平靜,荀躒又來這麽一手。早知如此,當初不如聽從董安於的建議,說不定早就大局已定,吞並了中行氏和範氏,不用受荀躒的鳥氣了。
董安於已經七十多歲了。這位自幼追隨趙氏的老臣看出了趙鞅的煩心事,主動提出來:“如果我的死可以讓晉國安定,讓趙氏安全,那我願意。自古人生誰不死,我活到這把年紀,夠了!”自縊身亡。
趙鞅聞訊大哭。哭完便做了他該做的事,將董安於的屍體拉到大街上示眾,派人告知荀躒:“主人(他尊稱荀躒為主人)命令處罰罪人董安於,現在他已經伏罪了,請示下。”
荀躒這才表示滿意。不久之後,智氏與趙氏也舉行了盟誓。因為董安於的犧牲、趙鞅的隱忍,趙氏得以保全。
對於齊景公來說,晉國的內亂無疑是個極好的題材。公元前496年夏天,晉軍圍攻朝歌。齊景公隔岸觀火,拉上魯定公、衛靈公在著名的風景區梁上開會,商討營救中行氏、範氏。荀寅、士吉射的黨羽士鮒、小王桃甲(覆姓小王)則引狼入室,帶領狄人偷襲新田,被新田軍民打敗。士鮒逃入雒邑,小王桃甲逃回朝歌。
同年秋天,齊景公又與宋景公在曹國的洮地會面,主題還是討論救援中行氏、範氏。這就意味著宋國也被拉入齊景公的同盟,晉國完全失去了對東方各國的控制。
同年冬天,鄭國在齊景公的授意下,派兵幫助中行氏、範氏進攻新田。晉軍在潞城(今山西省境內)大敗中行氏、範氏,接著又在百泉(今河南省境內)打敗鄭國幹涉軍。
公元前494年,晉軍圍攻趙稷盤踞的邯鄲,齊衛聯軍則包圍了晉國的五鹿,以救援邯鄲。不久之後,魯國加入,三國聯軍攻下了棘蒲(今河北省境內)。
此時,齊國的同盟內部也發生了一些變故。
其一是魯定公病死,魯哀公即位。孔丘離開魯國,開始周游列國。關於這件事,以後還將講到,在此不多說。
其二是衛國大子蒯聵出逃。《左傳》記載,衛靈公的夫人南子,是個極其風騷的女人。南子原本是宋國公主,還在宋國的時候,與大夫公子朝打得火熱。公子朝是當時有名的美男子,對付女人很有一套。南子在衛國久了,思念公子朝的好處。衛靈公這老家夥也是與眾不同,非但不吃醋,還專門派人請公子朝到衛國來與南子相會。這事被大子蒯聵知道了,蒯聵感到十分恥辱,命令手下戲陽速刺殺南子。戲陽速答應得好好的,到了關鍵時刻卻不行動,導致蒯聵事洩,不得不逃到宋國,後來又逃到晉國,投入趙鞅門下。
公元前493年夏天,衛靈公去世,留下遺言命庶子公子郢即位。南子也想立公子郢,但是公子郢拒不答應,而且說:“蒯聵雖然在外,可他的兒子還在衛國啊!”南子沒辦法,和群臣商議後,立蒯聵的兒子公孫輒為君,也就是衛出公。
同年秋天,齊景公派人向朝歌運送糧食,鄭國的罕達、駟弘帶兵護送,士吉射出城相迎。晉國派趙鞅襲擊運糧部隊,雙方在戚地相遇。
陽虎對趙鞅說:“我們的戰車少,請引誘鄭軍深入,我再正面攔截。罕、駟二人看到我的樣子,必然害怕,那時候再全軍合戰,可大敗鄭軍。”趙鞅采納了這一建議。
陽虎為何對自己的相貌有這樣的自信,史上無人能解。但是有人推測,陽虎在魯國當政時期,確實是威風八面,以至於齊國人和鄭國人看到他,都有些害怕。本書對此不予深究,姑妄聽之。
戰前,趙鞅命人以龜甲占蔔,龜甲焦裂,乃不祥之兆。趙鞅給大夥鼓氣,說:“範氏和中行氏違背天命,殘害百姓,想要殺死國君而統治晉國。現在鄭國無道,幫助叛賊而拋棄國君。我們這些人順從天命,受命於君,推行大義,洗除恥辱,在此一役。凡克敵制勝者,上大夫賞縣,下大夫賞郡(春秋時期縣大於郡),士則賞田,農、工、商等晉升為士,奴隸給予自由。我趙鞅如果有幸帶領諸位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,一定向國君要求上述賞賜,決不食言!如果不幸失敗,我也無臉回去了,請用絞刑將我誅戮,死後用三寸厚的桐木棺,不要襯板和外槨,用沒有裝飾的馬車裝運,不許葬入趙氏家族的墓地。”對於那時候的人來說,最害怕的事情莫過於死無葬身之地了。將士們聽到統帥發這樣的毒誓,都十分激動,紛紛表示要與鄭國人決一死戰,絕不讓統帥遭受這樣的恥辱。
開戰那天,大夫郵無恤為趙鞅駕車,蒯聵充當車右護衛,驅車登上鐵丘(當地丘名)。只見鄭國人密密麻麻,排著整齊的作戰陣形,像森林一般壓過來。蒯聵幾時見過這樣的大場面,嚇得當場就跳到車下。郵無恤解下腰帶,一頭遞給蒯聵,輕聲喝道:“上車!”蒯聵扯住腰帶上來,腳仍在發抖。郵無恤又好氣又好笑,罵道:“你怎麽像個女人?”將他弄了個大紅臉。
趙鞅巡視部隊,發表戰前演講:“先大夫畢萬是個普通人,七次參加戰鬥都俘獲敵人,後來獲賞車百乘,得以善終。諸君請努力殺敵,未必就死在敵人手裏!”畢萬是晉獻公時期的武將,即魏氏家族的先祖,他的故事在晉國人盡皆知,是以趙鞅有此一說。
大夫趙羅,是趙鞅的堂侄,當時年幼,又是第一次參加戰爭,感到十分害怕。他的車夫繁羽不得不將他綁在車上。軍紀官見了,詢問那是怎麽回事。繁羽說:“他瘧疾發作,打擺子呢!”
到了這個時候,蒯聵也不能怯場了。他手持寶劍,鄭重禱告:“列祖列宗在上,因為鄭勝(鄭聲公名勝)擾亂綱常,晉午(晉定公名午)處於危難之中,派趙鞅前來討伐。後輩蒯聵不敢貪圖安逸,也列居持矛作戰的隊伍中,請祖宗保佑,不要讓我斷筋,不要讓我骨折,不要讓傷到我的臉,不給祖宗帶來羞辱。”這都什麽禱詞,簡直是奇文。
讓人大跌眼鏡的是,戰鬥打響後,蒯聵的表現簡直判若兩人。一開始鄭軍仗著人多,占據了上風。趙鞅被擊中肩膀,暈倒在車內,連統帥的大旗都被鄭國人奪走。趙羅也成為了俘虜。倒是蒯聵英勇無敵,先是揮戈奮戰,將趙鞅救出險境;繼而帶領晉軍發動反攻,反敗為勝,將鄭國人打得東奔西跑。一千車齊國的糧食就這樣落到了晉國人的手裏。
當初士吉射逃到朝歌,他的家臣公孫尨(máng)仍然在範氏的領地上為他收稅,被趙鞅的部下拿到,將要處斬。趙鞅說:“人各為其主,他有什麽罪?”於是將公孫尨釋放,而且賜給他土地。鐵丘一役,公孫尨帶領部下五百人夜襲鄭軍,奪回了趙鞅的統帥大旗,說:“謹以此報答主人的恩德!”
戰鬥結束後,趙鞅清點部眾,發現前鋒精銳部隊大多戰死,感慨道:“鄭國雖然是小國,卻不可小覷。”殊不知,鄭國自鄭莊公歿後,雖然國勢每況愈下,軍隊的戰鬥力卻從來不曾下降,打起仗來勝多敗少。這次如若不是蒯聵等人發力,孰勝孰負還很難說。
戰後論功行賞,趙鞅很得意,說:“我被敵人擊中,伏在弓袋上吐血,但是仍然擊鼓不斷,鼓聲不衰,這一戰我的功勞最大。”蒯聵毫不客氣地說:“我在車上救了您,又帶兵追擊敵人,我在車右中功勞最大。”郵無恤大笑道:“我為您駕車,馬的肚帶都快勒斷了,我仍能控制它,我是車夫中功勞最大的。”好嘛,功勞全被統帥車上的三個人得了,別人還得個啥?當然,其他人還是有賞賜的。只不過這三個人在戰爭中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,拿了頭功,其他人也無話可說。
當天夜裏,趙鞅喝得大醉,說:“這樣就行了,這樣就行了。”意思是奪了敵人的糧食,朝歌的氣數也就盡了,中行氏、範氏不再成為憂患。家臣傅叟在旁邊冷冷地說了一句:“雖然打敗了鄭國,還有智氏在那裏呢,現在高興,恐怕為時過早。”趙鞅一聽,驚得出了一身冷汗,酒立刻醒了。
傅叟說得沒錯,這幾年來的動亂改變了晉國的格局,由原來的六卿專政變成了四雄並立,而荀躒領導下的智氏家族趁亂而起,勢力最大,實力最強,已經淩駕於趙、魏、韓三家之上,隱然有獨霸晉國之勢。相比之下,已經成為落水狗的中行氏、範氏又算得了什麽呢?
公元前492年十月,趙鞅進攻朝歌。由於得不到齊國的救濟糧,朝歌早就陷入饑荒,如何抵擋得住趙鞅的大軍?荀寅倒是臨危不亂,裝作要在城南發動反攻的樣子,將趙鞅的主力部隊吸引過來,然後和士吉射帶領小股精銳在北門突圍而出,逃至邯鄲。
公元前491年七月,齊衛聯軍再度包圍五鹿,謀救士吉射。九月,趙鞅圍攻邯鄲。十一月,邯鄲城破,荀寅、士吉射逃亡到鮮虞部落,趙稷逃奔臨地(今河北省境內)。十二月,齊景公派國夏討伐晉國,一口氣拿下邢、任、欒、高、逆畤、陰人、盂、壺口等地,與鮮虞人會師,將荀寅和士吉射護送到柏人(今河北省境內)。
公元前490年春,晉軍討伐柏人。柏人是範氏家族的舊領地。當初士吉射的家臣王勝雖然十分討厭張柳朔,卻建議士吉射安排張柳朔當柏人的地方官。士吉射感到奇怪:“你不是和張柳朔有仇嗎?”王勝說:“那是私仇,不影響公事。喜歡一個人,要看到他的缺點;討厭一個人,不能忽視他的優點。這是為臣的基本原則,我豈敢違背?”等到晉軍圍攻柏人,荀寅和士吉射堅守不住,想要逃到齊國去,張柳朔對兒子說:“小夥子,你跟著主人好好幹!我來掩護你們突圍,就死在這裏了。這是王勝交給我的使命,我不得不完成啊!”於是率部與晉軍死戰。荀寅和士吉射趁機突圍,逃到了齊國。
就在齊景公躊躇滿志,想要以荀寅和士吉射為先導入侵晉國腹地的時候,一個不可抗拒的因素永遠中止了他的野心,也斷絕了中行氏、範氏覆興的美夢。
公元前490年九月,在位五十八年的齊景公去世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